班主任要掌握管理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要进行班级思想创新,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理论中的若干心理效应迁移到班级管理中来。这些心理效应有:
1、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的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2、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一定的方法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3、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人们在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班主任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4、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鼓励学生的原则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升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5、拆屋效应
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6、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因此作为班主任,就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
7、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给班主任的启示有两个: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8、名人效应
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
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所希望的名人多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他们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影星一类,出现追星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刻板效应
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由于班主任平时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形象。
10、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的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与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的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
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能力,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的号召力,它们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
11、自己人效应
有一种效应叫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班主任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2、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一定要掌握一个“度”
13、配套效应
“狄德罗效应”也可以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班主任应当多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14、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它是指每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它给班主任的启示是:班主任在刚接班后,要全面了解学生,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偏见,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15、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牟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力的磨炼。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16、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它特征,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进也应注意,虽然对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和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一俊遮百丑,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17、近因效应
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18、齐加尼克效应
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加剧倾向,称为“齐加尼克效应”。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二是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得愉快。
19、从众效应
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的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
启示:班主任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有意识的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要发现班上的不良现象,对症下药,将其抑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产生从众效应的负作用。
20、马太效应
《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优越的社会心理环境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21、期望效应,但要求这些学生都是
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22、情绪效应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
在班主任的管理中,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23、空白效应
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班主任要善于留白,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班主任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实践方面留白,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思考方面留白,班主任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24、南风效应
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5、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比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纳尔效应”。
作为班主任,不一定有贝纳尔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班主任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上一篇: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下一篇:尖草坪六中七一班班级理念
评论排行
- ·TXT整理软件(0)
- ·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灾难?(0)
- ·心中有纲,汉语法随时可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