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动态 > 课程改革 >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顺利走过“深水区”

2012-12-20 10:52:3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张贵勇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未来的课程改革着力点在哪里?校长应该如何做好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才能顺利走出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上,知名学者叶澜、裴娣娜等针对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深入推进取决于校长课程领导力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看来,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核心力和竞争力,校长只有具备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健康全面地推进。学校教育理念和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地区教育领导阶层的战略决策力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核心。校长要善于把握师生在课程开发中的需求,尽可能多为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拓展空间,组织力量对课程的组织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并真正使之落实到位。

  “真正优秀的校长一定是有能力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并做好学校课程实施以及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引领和控制。”裴娣娜说,具体而言,校长领导力要体现课程设计的价值功能,体现高位的思考视角,体现学校课改应坚持的基本命题,这样才能坚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特色意识,坚持学校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发展,防止课程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

  对于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裴娣娜表示,校长领导力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战略性谋划能力,二是领导者品格。因此,校长要积极勇于反思和超越自我,即批判性地反思课程领导实践,充分体现学校课程自主权,做到从自在到自为,从经验基础上的应对到自主、能动和创造,引领学校建立政策支持与理论引领的机制,同时做到真正理解课程的内涵,理解开发校级课程的意义,联系实际,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个性化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构建生成性课程体系

  裴娣娜教授主张,学校要从三个方面设计个性化课程结构与构建生成性课程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好板块化课程结构的顶层设计,学校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展现不同类型学校的个性化发展特色,读懂课程改革的变革性实践,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实施。同时,做好自主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具体来说,一要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形成多种实践形态。二是找到目前课程改革的两个切入点,即依托学习科学和信息科学,探索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以及改革教学进程结构。

  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变预设与执行为预设与生成。预设是教学不能丢的,不能说强调预设就是传统,不强调预设就是现代。现在的预设与传统的预设不同,传统教学往往把预设完全变成执行,预设成了写教案。课程改革强调,预设要与教学中的生成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才有生命力。其实,建构的生成是一个全新的能激发孩子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而这无论是对于孩子理解学科知识,还是激发创新思维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深化课程改革,要回到对基本问题的重新认识上,反思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叶澜说,说到底还是有效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对目标的准确把握,“很多人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即没有搞清楚学科知识和学生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纠结于到底是该重知识轻发展,还是该轻知识重发展。其实,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关系,教学要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教与学不是不可调和的两级,所以准确把握教学两个字一个词的含义,是做好教学改革也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要特别注意学校内涵发展

  “今天的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特别要注意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叶澜说,均衡发展是指对学校的投入和资源的全国性投入。均衡对资源的调剂是对学校持续发展的冲击,如校长3年必调整,教师三分之一要调动,这样带来的弊病比好处要多。今年,基础教育改革进入生态式推进,凡是靠扶发展的学校不能成长为有内在生长力的学校,因此要在生态范围内提升学校的内生长力。一个人靠别人扶着发展,是发展不起来。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曾经对教师论文发表问题进行了调研。他指出,目前教师发表的论文一般性讨论、经验型陈述居多,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较少,对课程实施者的深入研究不够,对具体的课堂研究不足。在他看来,教师应将研究主题聚焦在学科课程的实施问题上,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并提升学校整体的教研水平,而这同样离不开校长对学校内涵的充分发掘与精心打造。注重内涵发展有利于学校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到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来,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裴娣娜说,以人为本、多元文化和自主选择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价值和基本观念。“实际上,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的策略以及进行自主探究式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可以使课堂焕发巨大的生命力,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形态,而且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破考试领导教学的考试文化的制约,提升学生想象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使学校获得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力量。”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9日第8版 

相关热词搜索: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如何

上一篇:教你学会分析论证:议论文如何以理服人
下一篇:与时俱进巩固发展课程改革成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