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频道 > 家长学校 > 正文

儿童心理恢复:如何教会孩子面对亲人去世

2013-09-08 09:48:08    来源: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殷智贤与方新合照殷智贤与方新合照

  殷智贤: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各位关注和谐家庭公益基金大讲堂,我是项目执行人殷智贤。我们今年的公益主题是中国儿童成长活动。今天我们继续请来北京大学[微博]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老师。方老师你好。在过去的两天里方新老师跟我们分享了有关孩子在遭遇一些暴力事件或者天灾,乃至亲人去世之后可能发生的心理创伤,以及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性侵问题,家长[微博]应该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以及当上述心理创伤发生之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样的补救。

  今天我们想跟方新老师继续探讨,就是说有些孩子他会在灾难事件中,比如火灾、车祸、洪水、地震,在这些事件中受伤,也有可能导致残疾,或者他目睹了在这些灾难事件中他的小伙伴或者他的亲人死亡,或者身体残缺,这样的现象使他形成了恐惧感。还有他经历了亲人去世,或者在被绑架、恐怖的事件中身体受到了伤害,等等。像这些孩子直接发生了一些身体上的创伤,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恐惧感,像精神失常了。发生这种现象之后,您觉得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news.sina.com.cn/js/87/20121024/videolist2.js"></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J_Article_Player", //Div容器的id width:540, height:441, playerWidth: 540, //宽 playerHeight: 441, //高 autoLoad: 1, //自动加载 autoPlay: 1, //自动播放 as: 1, //广告 pid: 1, tjAD: 0, //显示擎天柱广告 tj: 0, //片尾推荐 continuePlayer : 1, //连续播放 casualPlay: 1, //任意拖动视频 head: 0, //播放片头动画 logo: 0, //显示logo share :0, thumbUrl: "" }; </script><script src="http://video.sina.com.cn/js/sinaflashload.js" charset="utf-8"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VideoList1 = new ArticalVideoList2('artibody'); VideoList1.init(); function playCompleted(){ VideoList1.play(); } </script>

  方新:您讲的要么就是他的挚爱亲朋去世,要么就是自己的肢体有一部分丧失,可以讲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因素,背后就是丧失。丧失在心理学上又有一种哀伤辅导,就是专门针对丧失比较严重的人做的一系列辅导。它的核心是要经历五个阶段,首先做父母的要了解,当孩子有丧失感产生的时候要经历五个阶段,要明白一点心理学的道理。第一点,否认。

  殷智贤:就是孩子会否认?

  方新:对。有些人会说,不对呀,一小时前我还跟我妈妈电话,说那个人肯定不是我妈。也有这样的例子,就是一个妈妈在楼上失手把孩子掉下去了,这是我们老师讲的美国的例子,这个妈妈下楼就说这个孩子没死。抱着这个孩子抱了四天,否认期要经历四天。要在中国,我想他根本不会让你抱四天的,肯定是别人说你的孩子没了,把妈妈就拽走了,但是在国外非常尊重妈妈。为什么要否认?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她说他没死,他还有希望。

  殷智贤:她暂时不能面对这个悲剧。

  方新:对。所以丧失越大,否认越长,所以旁边的人要尊重她的这种防御。

  殷智贤:因为每个人心理感受不一样。

  方新:对,因为是丧子之痛。

  第二,愤怒期。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别人的妈妈没事或者怎么样。所以她会有愤怒。当然小孩儿的愤怒可能表现在攻击行为,他不太会说的,还有一些破坏行为,不守规矩,等等。

  第三,讨价还价。像他的亲人丧失,他要跟医院要一大笔钱,其实要这个干吗?要了,亲人也回不来了,他就是要这么一大笔钱,才能面对这个伤痛,他已经面对这个现实了,这个人没了,我要讨价还价。

  第四,抑郁期。就是他接受了这个人没了,然后他开始尝试着适应新的生活,比如说,有一些妻子,她的丈夫去世了,原来她不开车,但是现在开始了,开车以后,一会儿这儿有毛病,一会儿那儿有毛病,等等,会给她弄的非常头疼。这样她会抑郁,因为是开始了新的角色。有些丈夫在妻子去世后开始做饭,像买菜、买肉,一堆都准备好了,也做好了,结果做糊了。

  第五,适应期,就是接受这个角色。

  小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亲人的去世也不太一样。比如说,0-3岁的小孩儿,他基本上不太知道什么叫死亡。但是他会对喂奶的人(我们又要说他依恋的那个人)离开他了会非常敏感。他敏感的并不是说,比如说他爸平常不给他喂奶,他爸去世,他根本不知道,没有概念。如果天天喂奶的妈妈不在了,这个会引发很大的分离焦虑。6岁左右的孩子,比如3-9岁这样的孩子,他可能对死亡半懂不懂,比如说你爸爸去世了,去老天爷那儿了,他会说,噢。过两天,他又会来问你,爸爸什么时候从老天爷那儿回来呀?所以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爸爸离开了,他不知道这个是不可逆的。

  我觉得中国比较多见的是瞒着,不让这个孩子知道,也不给孩子机会跟他的挚爱有一个最后的告别,或者比如说由于某种原因他确实没看到他最后一面,也不带着他上坟。这个我们之前说是叫临终关怀,这对双方都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妈妈因为癌症要去世了。这个孩子比如说3-9岁,要把这个孩子拉到面前,要跟他说,妈妈将不久离开世界了。这个对双方都有好处。

  我记得有一个得慢性病的妈妈给他孩子织了六条毛裤,特别感人。虽然妈妈不在了,但是她的爱能一直伴随着这个孩子成长。

  还有就是这个小孩儿听到爸爸、妈妈讲你是个好孩子,我爱你,如果能有一些仪式化的行为就更好了。我记得美国有一个电影,就是这个妈妈将不久于人世,她把孩子抱在怀里,你说每次心跳妈妈都能感觉到。他很好,他每次心跳,就知道妈妈一直在爱着我。我觉得国外在这点做的非常好,中国的家长们是可以学习的。对小孩来说他需要听到这样的话,能伴随他成长,能帮助他克服那种丧失,他有机会跟他来道别。其实这个离世的人也需要这个仪式,我们不仅仅要好好的活,也要好好的死,就是死的过程也要好好的。

  再大一点的孩子,他愤怒期可能会比较长,愤怒我们叫做无法言表的悲伤。你知道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都江堰、映秀那些家庭多么愤怒,那都是丧子之后无法言表的愤怒期。

  殷智贤:如果公众能体谅的话,是学会照顾。

  方新:陪伴,倾听。

  再大一点,比如9岁、12岁这样的孩子,他已经对死亡有概念,他知道是不可逆的,但是他身上就像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一样的,就是一半是小孩,一半是成人。我觉得其他人要给他这个机会,要允许他表达丧失感,还要鼓励他成人。但是不要一下子鼓励他成人。有这样的来访者,他爸爸去世以后,就剩妈妈和他了。爸爸的朋友来了,告诉他,说孩子,你爸爸去世了,你要在家里当男子汉。没有给他宣泄感,从此以后他不会笑了。我说过很多遍,就是来自这个男孩子,他说他没哭,但是从此不会笑了。我觉得他总结的非常好。我觉得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让他先哭出来,然后他才会成长起来。我觉得常见的错误,一个是不让见要死的家长。一个是不让他知道,还有就是让他当男子汉。还有就是你把这个事忘了吧,但是真正的创伤忘不了。其实这对丧失的孩子,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他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跟他一起聊,比如那个人已经去世了,像6岁左右的孩子还可以画画,玩儿积木,玩儿游戏,他的表达方式不太像,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小小孩儿没太有概念,只要有依恋在,有一个喂食的人在就恢复过来。3-9岁这些孩子可以让他玩儿游戏,可以让他画画,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内心的悲伤表达出来。再大一点的孩子,比如说可以通过说,通过写作文,写散记什么的方式,让他把情绪、情感表达出来,完了以后才多鼓励他成人的部分。

  殷智贤:如果孩子自己本身是受伤害的人,比如残疾了。

  方新:对,这也是一种丧失,也会经历这五个阶段。爸爸妈妈要陪伴他,要让他面对。比如在城市里,我们会跟他丧失的肢体有一个对话和告别。比如感谢它带给他之前健康的体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你了,你有什么话可以跟它说。我们会跟他讲什么叫真正的残疾?你说一个人四肢都健全,他什么都不干,或者他搞破坏。还是说他缺个腿,但是能给自己挣口饭钱,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像一些盲人做按摩可以做的特别好,不仅造福人类还可以照顾自己,你说谁残疾呢?所以要多给他说这种话。

  殷智贤:我们也知道现在有很多的疾病都可能夺去亲人的生命,对于孩子来讲,失去至亲的创伤也是会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家长,如果说当孩子遭遇类似的这种事件,或者说在一些车祸灾难中孩子受到伤害,肢体有损伤,对孩子来讲,这种创伤对他一生也会带来创伤。对心灵的这种深切关注,应该被我们全社会都高度重视,作为孩子的家长能够具备这方面的意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应该可以帮助孩子度过他的困难时期。感谢方新老师,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公益讲堂的关注。接下来方新老师还会在我们官方微博中回答广大网友问题。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儿童心理恢复:怎么教会孩子防止被性侵?
下一篇:精华教育副总裁涂涤非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

分享到: 收藏